“中國制造2025”有別于“工業4.0”
2016年07月14日,北京—— “工業4.0”的核心是智能生產技術和智能生產模式,旨在通過“物聯網”和“務(服務)聯網”,把產品、機器、資源、人有機聯系在一起,推動各環節數據共享,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數字化。

“工業4.0”的戰略要點包括四個方面:建設一個網絡、研究兩大主題、實現三項集成、實施八項計劃。一個網絡是指CPS(信息物理系統)網絡,即將物理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,讓物理設備具有計算、通信、精確控制、遠程協調和自治等五大功能,從而實現虛擬網絡世界和現實物理世界的融合。兩大主題是指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。三項集成包括價值鏈企業間的橫向集成、網絡化的制造體系形成的縱向集成、以及產品全生命周期和企業價值網絡端對端集成。八項計劃包括標準化和參考架構、管理復雜系統、工業寬帶基礎設施、安全和保障、工作的組織和設計、培訓和持續的職業發展、監管框架、資源利用效率。
制造業作為全球經濟競爭制高點,受到了各國的高度重視。中國于2015年5月出臺“中國制造2025”,大力推進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。創新是“中國制造2025”的核心驅動,未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入融合,制造業生產方式、企業組織、產品模式等都將發生巨大變化。
中國制造業企業同時面臨著內部挑戰和外部環境變化的雙重壓力。從企業內部看,生產成本上升、研發投入不足、生產組織方式較為傳統都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具體問題。從外部環境看,消費者具有更大的主導權,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移動、社交化、3D打印、機器人等技術發展將顛覆舊有的制造模式,跨界融合、制造業服務化的趨勢也日益顯著。
中國制造業正處于變革與轉型的十字路口。制造業企業必須高瞻遠矚,主動求變,積極順應“中國制造2025”戰略方向,適應市場環境的具體要求,充分把握新工業時代下信息資源帶來的機遇,構建以數據洞察為驅動的新價值網絡。